一、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发展史,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2、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
第二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抗凝
1、教学内容
(1)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皮肤采血部位、操作及质量保证
静脉采血种类、部位、操作及质量保证
常见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2)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方法,细胞染色的原理、操作及质量保证
2、基本要求
掌握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掌握抗凝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熟悉标本采集、运输程中的质量保证,了解各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和抗凝剂的制备。
第三章 血液一般检验
1、教学内容
(1)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计数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测定基本原理、方法、操作、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常见病理形态
血细胞比容测定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概念及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概念、计数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概念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概念、操作、影响因素、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2)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原理、操作、质量保证、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形态、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原理、操作、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3)血液分析仪检查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综合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复查规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临床意义
(4)血型与血库
A、血型概述
B、ABO血型
C、Rh血型
D、血型鉴定
E、交叉配血实验
2、基本要求
(1)掌握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目视计数法的原理、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了解稀释液试剂组成及作用。
(2)掌握血红蛋白测定原理、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熟悉试剂组成及作用。
(3) 熟悉红细胞MCV、MCH、MCHC的计算方法、参考区间,掌握红细胞平均指数临床意义。
(4)熟悉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5)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6)熟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7)掌握血液分析仪的分析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悉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了解血液分析仪进展。
(8)掌握血型的基本概念、常见红细胞血型、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第四章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验
1、基本内容 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原理、质量保证、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2、基本要求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原理、方法、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熟悉质量保证。
第五章尿液标本收集与处理
1、基本内容 尿液标本的种类、收集方法、保存、运送及处理
2、基本要求 熟悉尿液标本的种类、收集和保存的基本方法,掌握质量保证,了解药物等因素对尿液分析的影响。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1、基本内容
(1)尿液理学检查
常见尿量、颜色和透明度、比重、尿渗量、气味变化及临床意义
尿液化学检查
酸碱度检查 酸碱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蛋白质检查 蛋白尿的概念、测定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葡萄糖检查 糖尿的概念、测定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酮体检查 酮尿的概念、测定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尿二胆检查 尿中胆红素、尿胆原形成原因、测定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检查 血红蛋白尿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亚硝酸盐检查 尿中亚硝酸盐形成原因、测定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
白细胞酯酶检查 尿白细胞酯酶测定方法原理、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2)维生素C检查 临床意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方法原理、临床意义
乳糜液和脂肪 乳糜液和脂肪测定的临床意义
本周蛋白检查 本周蛋白尿的形成原因、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微量清蛋白检查 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尿液β2微球蛋白检查 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尿液肌红蛋白检查 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3)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A、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方法及评价
B、尿液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C、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D、尿液结晶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E、尿液其他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
F、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质量保证
(4)尿液分析仪检查
A、尿液干化学分析检查原理、检测项目、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原理、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2、基本要求
(1)掌握尿量、颜色和透明度、尿渗量变化的临床意义,熟悉尿比重测定的临床意义,了解尿气味变化临床意义。
(2)掌握尿液蛋白质、葡萄糖、酮体、尿二胆、血红蛋白、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检查方法原理、测定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3)熟悉尿液维生素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本周蛋白、微量清蛋白检查测定方法、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4)了解乳糜尿和脂肪尿、尿液β2微球蛋白、肌红蛋白检查临床意义。
(5)掌握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标准化方法的标本制备、操作程序、结果报告和质量保证。
(6)掌握尿液有形成分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检查及临床意义。
(7)掌握尿液上皮细胞检查及临床意义。
(8)了解尿结晶、其他有形成分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9)掌握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分析原理、常见的检测参数(蛋白质、葡萄糖、酮体、尿二胆、血红蛋白、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质量保证及临床意义。
(10)熟悉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结构组成、试带结构。
(11)掌握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悉常见的检测参数。
(12)掌握影像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13)了解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分析、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分析进展。
第七章粪便检验
1、基本内容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理学检查 理学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的概念、方法及临床意义
显微镜检查 主要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
分析工作站 粪便分析工作站的主要原理、检测参数、方法学评价
检验质量保证 标本采集与处理、隐血试验、显微镜检查的质量保证
2、基本要求
(1)熟悉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掌握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2)掌握粪便理学检验的有关内容及临床意义。
(3)掌握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熟悉方法学评价。
(4)掌握粪便涂片中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寄生虫卵等检查的报告方式及临床意义。熟悉粪便中食物残渣、结晶、酵母菌和霉菌的临床意义。了解粪便粪胆原、粪胆素、脂肪等检查的临床意义。
(5)了解粪便分析工作站的主要原理、检测参数、方法学评价。
(6)熟悉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隐血试验、显微镜检查的质量保证。
第八章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验
1、基本内容
精液检查
标本采集和处理
理学检查 外观、量、凝固及液化、黏稠度、酸碱度检查及临床意义
化学检查 酸性磷酸酶、果糖、锌等
显微镜检查 精子活动率、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精子凝集、精子计数、精子形态、其他细胞检查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
前列腺液检
标本采集和处理
理学检查 量、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检查及临床意义
显微镜检查 非染色检查、染色检查
2、基本要求
掌握精液的理学、显微镜检验的原理、方法、质量保证、结果报告及临床意义。
熟悉精液果糖、酸性磷酸酶、锌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了解精液其他化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熟悉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熟悉前列腺液理学、显微镜检查及临床意义。
第九章 阴道分泌物检验
1、基本内容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理学检查 理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显微镜检查 阴道清洁度、阴道毛滴虫、阴道加德纳菌、淋病奈瑟菌、真菌
2、基本要求
熟悉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掌握阴道分泌物理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掌握阴道清洁度检验的方法、结果判断、报告方式及临床意义。
掌握阴道毛滴虫、真菌检查临床意义,熟悉阴道加德纳菌、淋病奈瑟菌检查临床意义。
第十章 脑脊液检验
1、基本内容
标本采集和处理
理学检查 透明度、颜色、凝固性、比重
化学检查 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酶及其他成分、免疫球蛋白、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细胞检查 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病原学检查 细菌、寄生虫
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改变
2、基本要求
了解脑脊液采集适应证,熟悉脑脊液理学检查。
掌握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酶、髓鞘碱性蛋白检查及临床意义。了解免疫学及其他成分检查。
熟悉脑脊液细菌、寄生虫检查及临床意义。
掌握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鉴别要点。
第十一章 浆膜腔积液检验
1、基本内容
(1)标本采集和处理
(2)理学检查 量、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
(3)化学检查 蛋白质、葡萄糖、脂类、酶学、肿瘤标志物及其他指标
(4)显微镜检查 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寄生虫及其他
(5)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浆膜腔积液检查项目分级、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
2、基本要求
(1)掌握渗出液和漏出液概念,了解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
(2)掌握浆膜腔积液蛋白质、葡萄糖、酶学检查及临床意义。了解脂类、肿瘤标志物及其他指标检查及临床意义。
(3)掌握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了解寄生虫及其他检查及临床意义。
(4)熟悉浆膜腔积液检查项目分级,掌握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
第十二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液检验
1、基本内容
(1)胃液检查
理学检查
化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
(2)十二指肠液检验检查
A、理学检查
B、化学检查
C、显微镜检查
2、基本要求 了解胃液、十二指肠液分析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十三章 羊水检验
1、基本内容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理学检查
化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
胎儿成熟度检查
临床应用
2、基本要求 了解羊水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羊水一般检验,熟悉胎儿成熟度检查及临床意义,了解羊水优生学及遗传病学方面的检查。
第十四章 其它体液检验
了解关节液、乳汁、泪液、汗液、唾液、痰液及支气管灌洗液等的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进展。
二、课程学时分配
章节 | 讲课42 | 实验12 | 上机 |
第一章 绪论 | 2 | ||
第二章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抗凝 | 2 | ||
第三章 血液一般检查 | 10 | 6 | |
第四章 血栓与止血一般检查 | 2 | ||
第五章 尿液标本收集与处理 | 4 | ||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查 | 10 | 6 | |
第七章 粪便检查 | 2 | ||
第八章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查 | 2 | ||
第九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 2 | ||
第十章 脑脊液检查 | 2 | ||
第十一章 浆膜腔积液检查 | 2 | ||
第十二章 其他体液检查 | 2 | ||
合计 | 42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