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确立了“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经济发达的江苏和“长三角”地区国际制造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工程能力的即用型现代机械工程师。因此,作为地方高等院校的成教学院,如何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主动适应人才培养对教学资源的新要求;如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地方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新需要;如何创新成教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创新型省份乃至国家建设对人才工程能力的新需求,已成为成教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面对并要努力解决好的重要课题。本专业紧紧围绕即用型人才培养,以“大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推进综合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一定特色。
1.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了“四位一体、四级链动、四制并举”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本专业对主要教学环节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正常;采用“学生教学评价制”、“教学督导制”、“教学信息动态汇总制”和“第三方质量评价反馈制”等四项制度和“校、院、系(实验室)、教师”四级链动保证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促进教学工作持续改进。在成教学院面向所有本科专业提出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OBE理念为指导结合本专业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院级教学环节质量管理文件,建立了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状况的衡量和评估机制,对所有教学环节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进行持续评估和及时纠正。2015年来出台了《江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细则》、《江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江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图1 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
2.持续改进
(1)由“四制并举”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针对课程教学环节开展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督促任课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进,并不断再评价、再反馈、再改进,形成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持续改进的微循环。
(2)专业系每年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应届毕业生对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依据主要教学课程、教学环节对专业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进行改进。
(3)全面了解往届毕业生在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广泛征集他们对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评价与建议,形成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持续改进。
3.以保障条件促管理
继续教育学院加大实践环节的经费投人,加强校企合作,在对应站点所在地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加大与各院系实验室的协调配合,保证实践环节全、学时足、按时做,使继续教育毕业生真正成为动手能力强、懂技术、企业欢迎的即用型科技人才。本专业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指南,构建合作办学机制,与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为本专业学生的认知实践、科研创新提供了工程实践条件。
移动网、电信网及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校园网免费向师生开放,学生主要通过校园网利用校内外网络资源。学校建有VPN服务接口,学生也可以利用校外网通过VPN服务接口访问校园网,免费利用学校的各种网络资源,如爱课程网、慕课网、各类公开课、精品课程资源网等。
校园网建立各种网络应用系统,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网络服务,如:学生选课系统、成绩查询系统、学生教学评价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系统有:财务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管理、教务系统、公共服务等等。丰富的网络系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也为其了解学校相关信息提供便利。
4.根据目标导向,实现了线上和线下课程的融合
专业教师一直致力于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围绕即用型人才培养特点,长期开展精品课程平台建设,从省级精品课程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打造了“基础+专业”的精品课程资源体系。
①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近年来建成了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等多门。《机械制图》课程2017年获批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利用团队所打造的各类在线开放课程,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查阅课程学习资料与知识,完成测试。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生困惑信息,通过线上指导与答疑。学生通过在线讨论合作,培养其探究管理问题能力,教师对学生讨论与课堂实施时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共性问题统一讲解。课后线上拓展提升、个性辅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思考、巩固拓展与提升,本课程教师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访问内容及频率、学习路径和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