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本课程教学队伍由从事机械制造和机电一体化领域教学的7人组成。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名,中级职称3名,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较高。教学队伍一直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其中,3名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均为近年来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经过近几年的系统培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已达到胜任教学的要求。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单位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
裴宏杰 | 男 | 1972.05 | 机械学院 | 副教授 | 机械制造 | 授课及实验指导 |
王贵成 | 男 | 1955.08 | 机械学院 | 教授/博导 | 机械制造 | 授课及实验指导 |
沈春根 | 男 | 1969.12 | 工业中心 | 副研究员 | 机械制造 | 讲课及实验指导 |
王志 | 男 | 1971.08 | 机械学院 | 副教授 | 机电 | 实验指导 |
张新洲 | 男 | 1984.10 | 机械学院 | 讲师 | 机械制造 | 授课及实验指导 |
王春燕 | 女 | 1982.02 | 工业中心 | 讲师 | 机电 | 实验指导 |
范燕萍 | 女 | 1982.10 | 工业中心 | 讲师 | 机电 | 实验指导 |
近年来,课程组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研讨,并取得了部分成果。其主要成果为:
1. 王贵成. 高速数控机床用新型工具系统设计制造与检测技术及应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1.2016
2.王贵成.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011
3.王贵成.精密与特种加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排名第1.2013
4.王贵成.公差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排名第1.2011
5.王贵成.磨削淬硬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排名第1.2015
6.沈春根.FANUC 数控宏程序编程案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2016
7.沈春根.机械动力学结构模态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实验科学与技术.第1.2010
8.张新洲.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教学探析.考试周刊.第2.2016